1

【红网】“湘米出湘”迎发展新机遇 湖南瑶珍粮油入选首批“消费教育基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安徽某企业“香精大米”后,大米安全问题再度为消费者所关注。

近日,湖南多地颁授官方设定的“消费教育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瑶珍粮油有限公司也入列“消费教育基地”,农业大省更重视产品和消费质量,这意味着湘米品牌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多地严查香精大米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安徽某企业的“泰国香米”,竟是用香精勾兑而来,经营者通过违规勾兑香精的方式,让大米闻起来带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

其实早在2010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过香精大米,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不惜在质量上造假“注水”。这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企业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事关某个企业的兴衰,还会给一个地区的整个粮油行业以重创,往往会出现“一粒老鼠屎损坏一锅粥”的叠加效应。

所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大米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质量安全态势总体向好。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发现,这两天武汉、兰州等多个城市开展了有关香精大米的专项整治清查行动。安徽省更是于央视3·15晚会曝光后的第二天上午,就召开假香米问题专项排查工作任务部署视频会议,对全省所有大米生产经营者“立即开展”假香米问题专项排查。

目前,香精大米、“冒牌大米”在全国范围处于一片喊打声中。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有着千百年“鱼米之乡”的美誉传承和沉淀,可望在这次香精大米事件中举一反三,持续把好粮油质量关,加速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11122160045.jpg

湘米近年来持续得到外界认可,图为湖南瑶珍粮油公司位于大瑶山的水稻基地。

湘米出湘“打铁必须自身硬”

最终要靠什么赢得市场?所有粮油食品类企业及经营者,都应该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香精大米屡禁不绝,主要有仿冒成本低、原材料生产流通缺乏监督以及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等原因,所以有业界人士提出,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加大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和粮油生产经营全过程公开监督力度。

此外,地方政府的正面引导和宣传也应跟上来。比如近两年来,一些省市出现的评选设定“消费教育基地”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此次3·15晚会前,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在22家单位设立首批消费教育基地,在各大媒体予以公布传播。省消保委还表示,湖南各市州消保委(消委)可参照此做法,“在本地区有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生产经营企业等组织和单位设立消费教育基地”,是为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永州市响应很快,3月15日,当地公布了设立永州首批消费教育基地的决定,并为湖南蔬益园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瑶珍粮油有限公司等首批9家消费教育基地授牌。首批基地的作用阐述得很明确,主要“将通过举办消费知识讲座、消费体验、消费课堂等活动,发挥消费教育示范导向作用,普及消费维权法律知识和倡导科学、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

微信图片_20230319143835.jpg

2023年3月15日,永州市为9家单位颁授“消费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瑶珍粮油有限公司也是此次首批入选消费教育基地的唯一省级大米生产经营企业。近年来,瑶珍粮油公司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斩获了不少业界荣誉,如在全国“202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年货节启动仪式”上,瑶珍粮油公司在2万多家供应商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2022年度“助农增收优秀供应商”奖。

同年底,瑶珍粮油成为首批通过大湾区最严格准入“圳品”认证的湘米品牌。能入列“圳品”的大米,要从基地、水土环境、生产过程、可追溯以及产品质量五大因素进行考量,要对加工后的大米进行至少7道工序、4次检测,将重金属、水分含量等控制在标准之内,最终一共要通过300余项供深食品标准体系的评价,才能正式走上餐桌。

2021年,瑶珍粮油公司及其创始人蒋珍凤被列为全国绿色食品稻米新标准文件起草单位和起草人之一,代表着国内高标准生态种植水平,这些年公司持续加大“走出去”力度,实行从种植到生产到销售全流程可溯源管理,在全国范围布局了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为“湘米出湘”树立了良好的湖南企业形象和榜样。

随着去年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的改革重组,湖南已经形成以国企链主企业为主、多家知名粮油民企品牌为辅的外向型战队。只要严控质量和科学管理,不断拓展市场和做强品牌,可以预见,未来“湘米出湘”将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红网作者:陈雪骅编辑:翁子茜